close

昨天準備離開美濃,行李放上車後,宇哲突然提說想跟阿嬤合照,

於是我們又走幾步路回到家,我推開沉重的玻璃門向屋內用破破客語輕喊:「阿嬤,我的同學想和你合照。」

阿嬤從廚房探頭,用客式國語說:「唉唷,我拍照不好看唷」但是還是很開心地配合我們照相,

她一出門來就迅速的握著我的手,讓我有點不知所措,

或許是力道、或許是感覺,我覺得阿嬤好像有種小姑娘的羞怯,

與皺紋的痕跡不符的心靈,讓我一時不知如何表情,

她的手有深切的歲月刻痕和醞釀陳年的溫暖,我也覺得自己回到小時候,阿公阿嬤照料我的那段歲月。

其實照相的瞬間心中是感動萬分,照片的我看起來對於表達情感是如此的笨拙。

 

IMG_0362  

 

這趟旅行,全部開銷都是我阿公阿嬤買單,那天早上,阿嬤特地爬到二樓叫我起床,

我知道她的膝蓋已經很難爬樓梯,我一聽到阿嬤的聲音出現在門口,我馬上驚醒,

竟然睡到那麼晚,還要阿嬤來叫實在太過意不去...尤其是還讓老人家爬到二樓,心中竟是數落自己的不是。

 

做為主人,我阿嬤比我還好客也更積極。

那天五點她就起床為我們蒸玉米,雖然五點是她們正常的起床時間,

但身為帶客人來的我卻好像是客人一樣的被服侍著,講起來有點慚愧。

 

下了床,阿嬤很迅速地塞了一千五給我,我有點嚇到,趕快說不行。

 

小時候媽媽常交代我們不能拿他們的錢,所以直覺得反應就是不能收,但她還是執意地塞進我的口袋,

「拿去請同學們吃早餐喔。」但一千五的早餐也太多。

 但我只是想著那筆錢到底該不該收,結果卻忘了說聲謝謝;到了我出門時我才想到。

 

阿嬤一大早就帶我去叔公那裏借腳踏車,她還幫我牽了一台回來。

接著我們五人在田裡吃完玉米後就騎著車前往鎮上。

 

其實我這趟的路上都在想一些事情,因為前幾天回永安繞境,

我聽到了一些事情、也看到了一些事情,慢慢地去想自私與無私的差別與結果。

我外婆是愛家人的,但愛是僅有家人;

她會為了孫子而去搶飲料、糖果,但她不會顧慮到為有需要的人去著想,

我印象好深,那天老爸擦完大湯匙,外婆馬上搶過表弟的碗和大湯匙,馬上把羹湯裡面的海鮮都塞進碗裡,

小小的碗怎麼可能裝的進那麼多的肉食,自然是溢的滿桌。

 

但她是愛我的,只不過我卻不以為意,還因為那過度強烈的給予而使與眼色。

 

還想起晚上的辦桌一結束,所有親戚連坐下歇息都沒有,就做鳥獸散。

我們是最後離開的,外婆準備了很多東西要給我們帶回去,但媽媽說外婆自己留自己吃就好,

拒絕之後就快步地要往門外離開。

但外婆在後面馬上追上來,她駝著背的步姿,拖鞋在大理石地板沙沙地響著,聽得出來是有速度的。

她拿著一堆菜又追出來,這次媽媽連看都沒看就拒絕了:「你就留自己吃啦!」

 

「這個我有辦法吃嗎?」外婆用無奈又帶點悶怒的台語說著,原來手上拿著的是一包包的魷魚乾,

一嘴假牙的外婆自然是不能吃,這我們都知道。

我那時候心理的衝擊之大實在無法言喻,那畫面在腦海中久久不能散去。

接受與不接受沒有對錯,而是當下的心情與心意是否確實的傳遞到了。

 

 

當我們騎了四個多小時回到家裡時,還餓著肚子,阿嬤問我們要不要留在家吃麵,

但她馬上舉起手指頭的包紮,前一天晚餐時處理蝦子時刺傷的大拇指,

看了好不捨;那天晚上我想大概只有我一個人在吃蝦子吧,希望讓盤子裡的菜看起來少一點,

也希望讓做菜的阿嬤開心一點。

只不過一個人還是沒辦法解決一大碗的蝦,看起來只是冰山缺了小小的一角,

結果最後還是包了保鮮膜放進了冰箱。

 

其實那天早上阿嬤就打電話問我晚上要不要留在美濃吃,

而我前幾天已經告訴她都不要在家裡吃,我們會在外面自己處理,

結果她打給我的時候人在菜市場採買,所以我就不得不答應了,

對於孫子帶朋友回去這件事情一直都放在心上,

讓我真懷疑她的記憶如此之好,但為什麼會忘了我跟她說不在家裡吃呢 : ) 。

 

當我們要準備出門吃粄條時,我阿嬤又塞了五百元給我,

正當我想拒絕時,卻說了謝謝阿嬤。

我不知道這樣是不是對的、正確的,但是我覺得這樣對我來說比較對。

 

回到成大,加滿油箱,阿嬤的錢還有剩。

回到成大,3塊錢漲價的社會現象又變成了需要面對的問題。

回到成大,我想學會感恩比逝去的錢財還重要吧。

 

永安是靠海的鄉村,供俸的媽祖廟總是金碧輝煌,

祈求風調雨順、漁獲充足、財源滾滾。

六年一次的遶境,砲聲隆隆、熱鬧非凡。

美濃是靠山的鄉村,散佈的土地公廟總是小而粗糙,

上香是農人們每天早晚的功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沒有繞境,卻又是不同風景。

IMG_0048  

 

在鍾理和紀念館,

我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比較喜歡山還是喜歡海?」

 

假使你問我,我想我會回答山吧。

因為大武山上眺望的那片土地給了我這輩子最珍貴的學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蕭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