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看完「東西的故事」以後,你對作者所提出的觀點那些是認同的?為甚麼?

在第四章 消費使用的章節討論到消費型態的操作特別有感覺,

自己在寒假時讀了Kotler的行銷管理學後覺得行銷真的很恐怖,

雖然這是一種觀察市場所推估的一種學問,但很明顯的這種市場是以半逼迫消費或營造高價品牌為主的市場模式,

「我們不會消費的太多了嗎?」從來不是考量的重點,反而是以一「要如何才能讓人消費的更多」為本,

資本主義盛行的世代,質疑消費主義變成一件逆天的事情,有錢人總可以在官司上獲得優勢,

甚至政府為了考量企業的獲利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紅色牧人的綠色旅程》中提到了狂牛症的研究一再的被政府扭曲,

「牛隻為疾病的最終載體」以為不會造成人類之間傳染,卻一再縱容飼料商回收病死牛隻製作飼料,利益糾葛之下是會被蒙蔽的。

(2)看完「東西的故事」以後,你對作者所提出的那些觀點並不表認同?為甚麼?
 
上堂課課堂中,有學長提到本書說的生活模式比較不容易去做的反而是低收入的民眾,
 
我之後想想似乎也有道理,如果我是低收入者,看著既得利益者提倡環保,
 
那我不是會產生一種「你已經得到好處卻說這不好」的言論是要拐騙我們不繼續與你們這些既得利益者爭奪,
 
甚至會有一種,其實你是怕我們搶走這塊大餅的錯覺,反而更積極的去做錯誤的開發與消費吧。
 
讓我想到之前聽姑姑說的社工個案,有些人利用低收入戶和殘障補助的雙重收入,
 
購買名牌產品使用。雖然說用錢是個人自由,但似乎有點偏離原意,似乎感覺有些矛盾。
 
說不定這是資本主義操作出的消費階級所導致的怪現象,
 
這樣想想似乎又變成了一個共業問題...
 
(3)看完「東西的故事」對你的影響是?是否會改變你的想法或行為?為甚麼?
 
覺得自己的改變是對的,價值觀也被改變。
 
只是希望這樣的價值觀不要因此看這個世界不順眼,而氣憤自己身處在這裡,
 
而是試圖去改變,以保護環境的方式去看待產品開發與生活方式。
 
(4)看過「東西的故事」之後,對你有何啟發?
 
震撼之外,還懂得喚醒自己內心中的公民,
 
我覺得影響的不僅僅是自己對於垃圾汙染,也有些是對於一些議題訴求的發聲吧。
 
只要是對整體社會是正確的價值觀就不要怕去發出聲音,
 
有些人因為放縱廠商,或為了減去麻煩而隱忍,這只會讓錯誤的一方誤認這樣做是可以、被接受的。

消費者本來就有義務監督產品或服務,與其在shit板漫罵,或私底下埋怨,還是適當的溝通來的適合。

現在學生在外反而不敢發聲,大不了就不再來消費的這種心態只會讓雙方對於消費意識越來越惡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蕭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