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新頭殼newtalk |
《公投一面倒 核電回不了義大利》 廢核風潮逐步攻占西歐各國,最新的一站是義大利,選民在12、13日兩天的公民投票以壓倒性的94%票數拒絕重啟核能發電,擁核的總理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票未開完即已宣布認輸。 |
摘要:
義大利以壓倒性的94%票數拒絕重啟核能發電總理貝魯斯柯尼必須堅定地發展再生能源。1987年蘇聯車諾堡核災後不久,義大利即決定廢核,在1990年關掉四座核電廠中的最後一座。瑞士政府宣布將在2034年關掉所有核電廠,德國總理梅克爾宣布德國要在2022年廢核。
在全國四分之三發電量來自核電廠的法國,本月初一項頗受重視的民調也指出,有15%受訪者主張法國迅速廢核,62%希望在25到30年內停止使用核電。
讀後心得:
同樣公投的議題發生在外國,於是拿來當作我對比國內國外廢核議題的樣板。1987年義大利因車諾比核災廢核,並在三年內關掉了四座核能電廠,但是!俄羅斯距離義大利在怎麼近也不比台灣和日本這種距離,更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位處太平洋火環帶,地震可不是說幾十年來一次的這種,為什麼福島核災對台灣像個無感地震,但卻對遠處的西歐引起如此大的迴響。曾在嚴長壽的書中聽說一則故事,是說義大利打算延長退休年齡,當地青年深怕引響就業市場而強烈反抗,而台灣政府宣布退休年齡延長時,卻沒有多大反抗聲浪,結果就這樣默默的同意了,然後在抱怨為什麼失業率如此高。
但是以義大利的情況來看台灣是不合理的,我們四面臨海,沒有能源外援,對於全面廢核是很難一時半刻完成的,而且應該加強人民主體意識,對於能源危機的重視也該不斷強調,政策的公聽會或辯論也應該進行。
最近國際消息最夯的大概就是德國廢核的問題,民進黨總統候選人也宣說應跟進德國,但是,真正有人關心過德國在廢核過程上所走的每一步艱辛的路嗎?德國在廢核這個議題不是說廢就廢的,別以為德國人的環保意識皆如此高昂,大聲疾呼廢核就沒有任何反對聲浪。在德國內部,其實對於廢核問題早就在黨與黨間進行了多場的辯論會。『今後廢核過程中的是是非非、紛紛擾擾,都應由所有人一起來承擔責任,每一個政黨都有分,誰也不能逃避責任。』摘自玉山週報中提到的德國政黨觀點。
然而,德國身為工業大國怎麼可能一口氣說廢核就剝奪了工業發展的環境,雖然德國積極的買進太陽能光電板,但是如此龐大的能源需求是要如何補缺呢?在德國最後對於能源議題的「六三決議」中放棄了「以非煤礦之再生能源取代核電」的能源轉換原則。更改將褐煤列為替代核電之新能源選擇,總理梅克爾對此提案也作出讓步,同意褐煤的使用。毋庸置疑地,這項決定是一種開倒車的作法,未來環境污染問題將隨著褐煤的出現而再啟激烈論戰。以上資料取自淡江大學副教授張福昌在玉山週報的《德國廢核辯論 絞盡腦汁攻防》
6/16號何無忌博士在課堂上提到,德國因為緊鄰其他國家,可以購買其他國家的電力資源來快速廢核,而台灣並沒有如此的環境支援,我們需要尋求出路。
所以,不要輕易相信媒體以偏概全的言論,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案,只有最佳化的方法,於是,能源論戰是極需備戰的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