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處:新頭殼newtalk
日期:2011年六月十四日星期二
作者:
周盈成

《公投一面倒 核電回不了義大利》

廢核風潮逐步攻占西歐各國,最新的一站是義大利,選民在12、13日兩天的公民投票以壓倒性的94%票數拒絕重啟核能發電,擁核的總理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票未開完即已宣布認輸。
貝魯斯柯尼13日表示,「我們或許得向核電廠的可能性說再見了,我們必須堅定地發展再生能源」。
同一天,在台灣的立法院,國民黨挾多數優勢,不顧日本福島核災以來迅速升高的國內外反核聲浪,通過高度爭議的核四廠140億新台幣預算。
1987年蘇聯車諾堡核災後不久,義大利即決定廢核,在1990年關掉四座核電廠中的最後一座。但貝魯斯柯尼在2008年改變政策,企圖發展核能,主要理由是降低對國外能源的依賴。
這場核電公投之戰過程曲折。義國政府早就訂在本月舉行公投,其盤算是擁核民意會勝出,成為政府後盾,不料3月發生了日本福島核災,民意轉向,政府見苗頭不對,在4月宣布核能發展政策暫緩一年,並取消公投。
原本反對舉辦公投的環保團體這下轉而要求公投,向法院提出訴訟,上訴法院在6月1日裁決公投仍應如期舉辦。
據當時一項民調,反核民意高達八成。擁核派於是採取避免硬碰硬的策略,鼓吹不去投票,希望投票率不過五成門檻,好讓公投結果無效。因此,這場公投真正的戰場跟各界關注焦點是投票率,官方最後宣布投票率達到五成七。而擁核派的抵制策略導致反核得票率出奇地高。
反核公投通過後,重啟核電必須修憲,這在當前的民意結構下更加不可能。這也代表義大利繼瑞士、德國之後,因福島事件引發的強大民意壓力而擁抱非核家園。
瑞士政府在5月25日宣布將在2034年關掉所有核電廠,並在6月8日獲得國會下議院同意。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在5月30日宣布德國要在2022年廢核。
在全國四分之三發電量來自核電廠的法國,本月初一項頗受重視的民調也指出,有15%受訪者主張法國迅速廢核,62%希望在25到30年內停止使用核電。輿論認為,比福島災變發生之初還更高的廢核民意,是受到德國廢核政策影響。
義大利的這次公投,除核電外還有供水民營化和總理司法豁免權等三項議題,貝魯斯柯尼皆遭挫敗。

 

 

摘要:

    義大利以壓倒性的94%票數拒絕重啟核能發電總理貝魯斯柯尼必須堅定地發展再生能源。1987年蘇聯車諾堡核災後不久,義大利即決定廢核,在1990年關掉四座核電廠中的最後一座。瑞士政府宣布將在2034年關掉所有核電廠,德國總理梅克爾宣布德國要在2022年廢核。
在全國四分之三發電量來自核電廠的法國,本月初一項頗受重視的民調也指出,有15%受訪者主張法國迅速廢核,62%希望在25到30年內停止使用核電。

 

讀後心得:

  同樣公投的議題發生在外國,於是拿來當作我對比國內國外廢核議題的樣板。1987年義大利因車諾比核災廢核,並在三年內關掉了四座核能電廠,但是!俄羅斯距離義大利在怎麼近也不比台灣和日本這種距離,更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位處太平洋火環帶,地震可不是說幾十年來一次的這種,為什麼福島核災對台灣像個無感地震,但卻對遠處的西歐引起如此大的迴響。曾在嚴長壽的書中聽說一則故事,是說義大利打算延長退休年齡,當地青年深怕引響就業市場而強烈反抗,而台灣政府宣布退休年齡延長時,卻沒有多大反抗聲浪,結果就這樣默默的同意了,然後在抱怨為什麼失業率如此高。

 

  但是以義大利的情況來看台灣是不合理的,我們四面臨海,沒有能源外援,對於全面廢核是很難一時半刻完成的,而且應該加強人民主體意識,對於能源危機的重視也該不斷強調,政策的公聽會或辯論也應該進行。

    最近國際消息最夯的大概就是德國廢核的問題,民進黨總統候選人也宣說應跟進德國,但是,真正有人關心過德國在廢核過程上所走的每一步艱辛的路嗎?德國在廢核這個議題不是說廢就廢的,別以為德國人的環保意識皆如此高昂,大聲疾呼廢核就沒有任何反對聲浪。在德國內部,其實對於廢核問題早就在黨與黨間進行了多場的辯論會。『今後廢核過程中的是是非非、紛紛擾擾,都應由所有人一起來承擔責任,每一個政黨都有分,誰也不能逃避責任。』摘自玉山週報中提到的德國政黨觀點。

 

  然而,德國身為工業大國怎麼可能一口氣說廢核就剝奪了工業發展的環境,雖然德國積極的買進太陽能光電板,但是如此龐大的能源需求是要如何補缺呢?在德國最後對於能源議題的「六三決議」中放棄了「以非煤礦之再生能源取代核電」的能源轉換原則。更改將褐煤列為替代核電之新能源選擇,總理梅克爾對此提案也作出讓步,同意褐煤的使用。毋庸置疑地,這項決定是一種開倒車的作法,未來環境污染問題將隨著褐煤的出現而再啟激烈論戰。以上資料取自淡江大學副教授張福昌在玉山週報的《德國廢核辯論 絞盡腦汁攻防

 
    
  6/16號何無忌博士在課堂上提到,德國因為緊鄰其他國家,可以購買其他國家的電力資源來快速廢核,而台灣並沒有如此的環境支援,我們需要尋求出路。
 
  所以,不要輕易相信媒體以偏概全的言論,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案,只有最佳化的方法,於是,能源論戰是極需備戰的一場戰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蕭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